<track id="yzxek"></track>
      1. <tr id="yzxek"><code id="yzxek"><div id="yzxek"></div></code></tr>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在线提示

        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院士:医学“走出去”亦可促进中外合作

        2022-03-04 11:57:06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

        中新社上海3月2日电 题: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院士:医学“走出去”亦可促进中外合作

        中新社记者 许婧 康玉湛

        “医学‘走出去’亦可促进中外合作。”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近日在上海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说。

        有约40年一线临床经验的葛均波表示,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及生活方式转变,心脑血管疾病在全球的发病率都急剧增加。

        “中国经济实力、医疗水平日益增强,‘一带一路’倡议逐步深入,医学领域也应该‘走出去’,为其他国家提供帮助。对外科普或者援助相应的医疗技术,对促进政府和医学界交流也有益处。”葛均波说。

        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葛均波深度参与了由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联合开展的“一带一路心脏介入培训项目”。他表示,未来希望利用我们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在心血管急救、慢病筛查和管理方面的合作,积极开展专项技术培训,为打造“健康一带一路”作出应有的贡献。

        葛均波举例称,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数年前已经成为印尼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但2016年时印尼全国仅有130家心脏中心,心脏介入医师更是屈指可数,仅有不到100位。通过设立“中印尼心脏介入培训项目”,以“招进外籍医师来华接受培训”和“派遣中国专家去国外进行学术指导”双向帮扶印尼提高心血管介入诊疗水平,推动其医疗服务中心的建设,尤其是心脏急救体系的建设。

        作为临床医生,葛均波的履职触角离不开老本行,今年全国两会,他关注的仍是医学生的培养及医药创新。

        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新冠疫情的出现,让多年来呼吁要建立合理培养机制,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医疗人才质量的葛均波看到,中国医学教育不足的问题亟须重视并加以解决。

        “民众多年来一直讲的‘看病难、看病贵’现在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还是不够,在西方发达国家,你很少看到跨区域异地看病的现象,因为他们做到了同质化。中国现在还无法做到,所以我们牵头建立胸痛中心,在全国5000多家医院建立这样的中心,你在上海、在宁夏、在新疆,患者得到的是同样标准的服务。”葛均波说。

        创新也是葛均波参加全国两会的关键词。他建议建立较为完善的医药创新体系。“近年来,中国无论是医疗器械,还是药品创新,发展得确实非常快,但我们也要看到这其中还有很多需要改革的事情。”

        在葛均波看来,医药创新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创新链,应多研发民众用得起的医疗器械,还应鼓励多为病人研发更好更便宜的药品。他希望相关部门鼓励保护知识产权,及时掌握医药行业创新动态,让政府决策者深度了解行业发展规律。

        很多人问葛均波,这么忙如何平衡各项工作?他这样回答:“我们这一代人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也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应该尽自己所能,回馈社会。”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转载声明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转载的新闻、资料及相关图片,本站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本网站依法保障版权所有人的相关权利,不对其内容或形式或性质担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商业或法律责任。对于转载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 阅读量(0
        • 收藏(0
        • 分享 (0

        更多新闻

        相关论文

        日韩AV毛片中文无码免费
          <track id="yzxek"></track>
            1. <tr id="yzxek"><code id="yzxek"><div id="yzxek"></div></code></tr>